婚礼习俗

Wedding customs

医疗器械企业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九嶷大地

2024-10-17 21:08: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央广网永州10月9日消息(记者黄珂岚)今年9月,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牛亚岭村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牛亚岭村地处湘南,辖9个村民小组、290户医疗器械企业、973人,瑶、汉、布依、哈尼族杂居。近年来,该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各民族文化互融、产业互兴、资源互享、团结互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九嶷大地,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

  宁远有瑶、苗、壮等25个少数民族。该村高举民族团结旗帜,立足地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致力民族文化互融。该村地处九嶷山腹地,也是舜帝崩葬之地,德孝文化与瑶族文化交相辉映。该村致力打造“舜瑶文化基地”,先后参与全球湘商祭舜大典、舜裔舜商公祭舜帝典礼,不断促进舜裔舜商交流交往、舜瑶文化互融互汇,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医疗器械企业。

  致力民族活动互动。发挥毗邻千古帝陵舜帝陵的优势,积极融入省市公祭舜帝大典、舜文化旅游节、舜德文化万里行等重大活动。近年该村先后参与“九嶷山与阿里山情话”两岸少数民族交流、湘南三市六县八乡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医疗器械企业环九嶷山“六月六”瑶族文化交流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湘粤港澳台”少数民族的热门“打卡地”。

  致力民族习俗互嵌。该村注重挖掘“过山瑶”婚礼习俗、歌舞乐器、瑶药美食等民俗特色,促进各民族民俗交流互鉴。近年该村传承发展坐歌堂、长鼓舞、瓜箪酒等民俗传统,成为湘南粤北“九嶷瑶歌”“过山瑶传统婚礼”“还盘王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牛亚岭村“九山半水半分田”。该村引导群众自强自立,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

  大兴美丽产业。村“两委”坚决扛牢守护“湘江源头”“千年鸟道”的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地发展美丽经济。近年抢抓九嶷山创建5A级景区契机,融入全县6条精品旅游路线多万元,新建“楼台水榭”,打造特色瑶寨,发展乡村旅游,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三星”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研学团队2万余人次。

  大兴土特产业。村“两委”立足瑶乡资源禀赋,走差异道路,发展“种养加”。种植粽叶、茶叶、山茶、中药材等1200余亩,成立特种养殖、生猪养殖合作社,开办腊肉、木业、家具编藤加工厂,年产值3500余万元,带动村民户均增收8000余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2017年,在全县第一批整村脱贫出列。

  大兴光伏产业。村“两委”着眼光照足、年温高、积温多的气候特征,引导村民做好“无中生有”“以光聚财”文章,与紫江、新塘等邻近6村,联村异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开发村级分布式屋顶光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25万元。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富。该村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设施投入,促进共建共享。

  架好“联心桥梁”。在享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发展的阳光雨露时,注重带动周边村各类设施互联、互通、互补。荞麦花、牛亚岭与庙冲三村分处九嶷河两岸,荞麦花村民赶集要绕行10余公里,牛亚岭村在通村公路提质改造时,充分考虑荞麦花村出行实际,在补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组织村民筹资投劳,增建“连心桥”,赢得各族群众的良好口碑。在该村后续项目建设中,邻村也免费提供土地、免收苗木补偿、自愿投工投劳,见证了“各族一家亲”。

  立好“暖心标杆”。近年该村党群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投入16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0余个,完成易地搬迁59户,昔日瑶乡穷山沟“蝶变”幸福新瑶寨。贵州布依族姑娘罗刘花远嫁牛亚岭村医疗器械企业,家住高山陡岭,住房为60年代的小木屋,按政策可享受易地搬迁,但自筹资金困难,各族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其圆了“安居梦”。

  做好“称心服务”。该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质综合服务平台,配套建设瑶寨门、卫生室、图书室、停车场、体育场等,抓好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绿化美化,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不断提升,瑶寨的人气、财气、烟火气更加旺盛。

  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该村注重发挥优良传统,深化宣传引导,做好民族工作。

  变“群众看”为“一起干”。坚持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倾力打造瑶寨主题公园、文化长廊、教育展馆,教育引导全体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云南哈尼族姑娘曹双梅嫁入村里后,因人地生疏、“水土”不适,一时难以融入本地生活。村妇女主任主动找到她,结起相亲相爱的好对子,昔日笑容重新绽放。

  变“旧陋习”为“新风尚”。该村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四不五会”月例会、“4+X”农村陈规陋习整治,培育涵养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风尚。九嶷瑶山素有“女不外嫁,男不外娶”传统习俗,该村敢于冲破世俗羁绊,近年外嫁、娶媳、招婿联姻52对,先后被评为市县“文明村镇”。

  变“走出去”为“走回来”。牛亚岭村世代“依山险而居”,却未“因山险而闭”,关键在于让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惠及各族学生。该村成立教育发展资金,惠及各族学生122人,培育走出大学生56人。年近70岁的退休副县长,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回村开办腊肉加工厂,每年销售腊肉一万多斤,解决了各族群众散养土猪售价低、销售难问题。近年该村回引乡贤20余人次、项目11个、资金820余万元,乡贤反哺故土、医疗器械企业学子回报家乡蔚然成风。

搜索

网站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