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Wedding customs

医疗器械企业三代人的婚礼

2024-10-26 01:45:5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外婆一代人,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旧社会。外婆12岁当家,16岁结婚。当时的婚礼习俗恪守旧时一套,仪式比较繁复,是部分年轻人喜爱的富有传统特色的中式婚礼。

  婚礼当天,申时一到,男家兴高采烈地摇大船去女家讨新娘子。大船,一种木船,形状酷似航船(载客运货的木船)。男家迎亲队用芦扉为大船搭建了船篷,船篷四周覆盖成片的大红布匹,船头中央装点了一朵大红花,璀璨夺目,热烈喜庆。

  讨新娘子的大船上,“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的声音不绝于耳,锣鼓喧天。大船穿行在逶迤的河道里,迎亲的锣鼓声随着水面飘到两岸,一条河港里的男女老少早已挤拥在河滩两岸,伸出晾衣裳用的长竹竿横在河面上,踮脚张望迎亲船。之所以架竹竿在河面上,是因为江南有拦住迎亲船讨喜糖的习俗,这个习俗叫作“拦栅”。迎亲队伍遭遇横七竖八的“拦栅”却也不慌不忙,面带笑容,掏出喜糖,一一奉上。吃到喜糖的拦栅人撤回竹竿,欢散而去,留下畅通无阻的河面,锣鼓声再次敲响。锣鼓声夹杂着阵阵鞭炮声响彻了云霄。

  迎亲船到了女家就架起跳板,迎亲队直奔廊屋门。新相公长衫礼帽,落落大方,把新娘子迎了出来。新娘子兜头兜脚,迈着轻盈缓慢的步伐,款款而来。莲步轻挪,新娘头上垂下来的步摇和流苏叮当作响,多姿动人,摇曳生辉。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传统新娘形象最完美的想象,恨不能掀开红盖头,一睹新娘美丽的容颜。新娘子一身头顶红盖头的花裙花衣,即凤冠霞帔,是中国婚俗中的最高规格礼服。古代舆服制度森严,百姓照例无缘凤冠霞帔。为了办婚事风光和体现舆服制度的人性化,官家允许普通女子结婚时穿戴凤冠霞帔。这身行头,有钱人家,掏钱买;没钱人家,直接租。新娘子双脚一出门,就被抬上了花轿,登上大船,并搀入船舱入座骨牌凳。不管哪个季节结婚医疗器械企业,新娘脚底永远摆放着热脚炉。脚炉必须是热的,寓意着嫁到夫家“热脚(日子)好过”,红红火火。

  新娘子前脚出门,男方小兄弟后脚进门,手快脚快,将一件件嫁妆小心翼翼搬至船内。嫁妆品目是固定不变的,细数大致有18样小家什:木面盆,木小脚桶,木小粉桶,大小马桶,大小提桶,大小脚炉,木饭桶,木茶壶,木浴桶,腰子桶,手炉等。嫁妆另外还有几床被头,被头里内藏两个红蛋和红纸包扎的雪片糕。这些是娘家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子女圆圆满满、相亲相爱一辈子。

  大船泊靠男家,新娘子不能自顾自从船舱里出来。大大咧咧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新娘还得故作矜持,端着架子,由男方的姐妹捧着一杯糖烫茶,亲亲热热地唤一声:“阿姐,出来呔!”新娘子怀揣着一颗“砰砰”乱跳的小心脏,像大小姐一样被搀扶出舱。

  亲眷朋友,偕老带小,前来道贺吃喜酒。八仙桌从家里一直摆到外面的“勃倒厅”里。“勃倒厅”是江南农村举办各类大型宴席,临时搭建在场门前的简易用餐场所,就像个移动酒店,可容纳十几桌酒席。新人家庭用自家酿造的大缸米酒招待客人,醇香扑鼻。

  第二天是正儿八经的婚礼正日,要吃喝一天。第三天,新婚夫妻回娘家,称为回门。回门是女子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探亲。回门需早去早回,一般“不作兴”(不适合)在岳家过宿,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结了婚的女子,一般都踏踏实实,安安心心过小日子,不轻易回娘家。除非重要节日,夫妻双双才把家还。但江南小女子,平时与丈夫闹了别扭,偶尔也会使使小性子,偷偷摸摸跑回娘家去。第一天不回,丈夫观望。第二天不回,托人捎话。第三天不回,坐立不安,亲自登门,给足面子,求了回家。

  父母一辈人,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末,结婚在70年代初。因期间,破了四旧,一切遵照从简法则,低调举行婚礼。女家的喜船用芦帘搭船篷,船篷上简单披挂红色布匹,省去了大红花和拦栅,由隔壁人家相帮摇船撑篙。母亲的嫁妆很简单:脚桶,马桶医疗器械企业,箱子和被头。男方事先也需备齐四件套。“四件套”由三件上装,一件下装构成,分别为:羊毛皮棉袄、骆驼绒隔衫、头绳衫和一条毛货或华达尼裤子。这是每个适龄男子,讨“家婆”(老婆)的敲门砖,就像现代人结婚必备房子和车子一样。条件再差的父母,也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小辈提前备好家当。若没有四件套,说亲事就难上加难。姑娘父母一打听,大致不会乐意。说亲就成了泡影。

  当然也有大气的姑娘,据说是个学习毛选的根正苗红的积极分子。嫁到男家时,嫁妆是罱的一船河泥。河泥是培育庄稼的上佳肥料,于那个年代可谓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别出心裁的嫁妆,体现了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女方风风光光,将嫁妆摇船送至男家,赢得男家的格外青睐和满堂喝彩。

  父母结婚前夕,特地拍了结婚照。拍结婚照,意味着亲事已定。我父母是平望人但是结婚照却不在平望拍摄,他们是专门乘长途车去盛泽拍的。据说那个照相馆的水平高,属于那个年代青年男女心目中的“网红”,照片为黑白半身照。照片一角,清晰印有“新农村”三个字样,这可能是照相馆的名称。照片上,母亲扎着一条麻花辫,身着格子小方领衬衫,浅笑盈盈。父亲目光炯炯,情难自已,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后来,有个苏州知青帮忙把照片拿去城里,魔法般渲染上一层色彩,变成了彩色照,柔和淡雅,极具时光韵味。

  医疗器械企业

  医疗器械企业

  比父母年龄稍小一点的年轻人,移风易俗,流行了一阵子集体婚礼。婚礼在大队大会堂举行,大队书记和妇女主任主持结婚典礼。书记大致说些祝福的话语,妇女主任郑重其事,提些计划生育要求。致辞简洁又不失庄重,逗乐了看热闹,评头论足的群众。一对对新人,带着半分羞涩,在大家的簇拥和恭喜声中,各自回家,举办酒席。

  酒席的八仙桌上,基本固定八道菜。那个年代,生活困难。仅凭一家之力操办一场比较体面、收支平衡的婚礼简直是难如登天,得集众家“行人情”的财力。行人情,是乡间最朴素的融资方式。亲眷朋友一进门,自觉掏出红包。专门负责收礼金的人,通常是家族里德高望重,识文断字的长者。唱礼金的人像个账房先生,会当面打开红包,清点数目,一一记录在大红账本上医疗器械企业。有了大红本,今后大家礼尚往来时,礼数有了参考,不至于乱了方寸。

  随礼后大家喝起了喜酒。酒席上的菜式有:一只猪蹄,一条鱼,一道炒蛋,一盘蔬菜,两盘白菜炒肉丝,两盘萝卜烧肉。几口大锅,现炒菜出来,热气腾腾。白菜肉丝和萝卜烧肉,基本只见白菜和萝卜,肉丝少如生姜蒜头。哪个炒菜先吃完,就续添。可能是对肉丝不足的补偿吧!

  医疗器械企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生于70年代的姐姐一代人结婚还是用船,但已不再是木船,而是配备机械化的挂稍机的水泥船。比起费时费力的摇橹船,水泥船在技术设备上大大更新一步,“突,突,突,突”,劈波斩浪,不但声势浩大,速度还飞快。

  男方家到女方家讨新娘子,进大门是一项关卡,需要经过女方家层层考验。这开门大权,独揽在新娘和她的智囊团手里。女方家任由男方敲门喊话,轮番轰炸,都不会轻易开门。女方代表会对新郎提各种要求,有理无理,写满了一张纸,比如:第一条,给老婆倒洗脚水。第二条,给老婆捶背。灵感来了,还有即兴发挥的女方家。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是对新郎诚意的最后考验。审时度势的新郎,自然满口答应,俯首称臣。在这个环节里,也有弄巧成拙的。比如女方突然狮子大开口,想在之前已谈拢的彩礼数量基础上,再行加码。双方僵持不下,讨新娘子讨到月上柳梢头,也是有的。这时阅人无数,八面玲珑的媒人,就出来打圆场。媒人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尽人间好话,巧妙化解。等待吃喜酒的亲眷朋友,早已肚肠咕噜,等得“黄花菜都凉了”。众人为新人捏了一把把冷汗,甚至都忘了埋怨。

  酒席设在家里,流行“炒头”。酒席专门请经验丰富,有口碑的乡村厨师来做。菜品必备“四完卵”:完卵鸡,完卵鸭,完卵蹄子和完卵鱼,寓意婚姻圆满。其他荤菜蔬菜随意搭配。主人在八仙桌上架起大大的圆台面,台面大所以客人夹菜并不方便,有时需要踮起脚来,或请对面的人帮忙夹几筷子。来吃酒水的人,边吃边点评,不光点评哪道菜美味,更要与一板凳的亲眷窃窃私语,看看菜品数量是否达标。一个圆台上有廿二个菜就算达标,客人就眉开眼笑。不满廿二个菜,客人脸上总有点挂不住,忍不住对一板凳的来客说:“小气嘞,少少家格(少有的)”。一般办酒席的人家,都会精打细算,尽量办得体面风光,让亲眷朋友满意而来,乘兴而归。事实上,一大桌子菜让人看看都饱了。敞开肚皮吃的人到最后也只能摆摆手,望洋兴叹。留下的残羹剩饭,大家分一分,兜着走,也算是那个年代的光盘行动了。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搜索

网站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