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体育新闻中心

News

医疗器械企业实验室突然被关知名病毒学家张永振团队称“仓促搬离恐有未知风险”上海公卫中心最新回应

2024-05-10 04:44:5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遭热浪持续袭击,孟加拉国4月气温创下历史新高!东南亚多国体感温度超50℃!农业干旱、中暑死亡、关闭学校……世界气象组织:去年亚洲气候变暖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我是一名企三代,得和弟弟妹妹争夺家产……”董事长儿子拍短剧爆红!其父回应→

  近日,解析出新冠病毒全基因组的病毒学专家张永振及研究团队与其所在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下称上海公卫中心)产生纠纷,被强制要求两日内搬离。事件不断发酵,引起关注。

  4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张永振团队的青年研究员陈燕玫处了解到,自4月28日开始,为保护实验室中存放的资料与病毒、病原样品,张永振在实验室门口睡觉过夜,直到次日晚间一直在门口蹲守。

  2024年4月29日凌晨,上海公卫中心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情况说明称:近日,我院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将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不过,这一情况说明并未化解冲突。4月28日晚间至29日下午4时,张永振及研究团队的若干人员食宿均在实验楼门口,等待上海公卫中心的协调方案。张永振团队称,通知搬离前未有充分沟通和安置方案,只预留了两天时间;在研项目包括新冠病毒等多个生物安全项目,仓促搬离恐有未知风险。

  据南方周末,29日晚间,上海公卫中心负责人范小红告诉记者,网上有关双方冲突信息系断章取义,中心与张永振团队合作协议早已到期并结清费用。“用通俗的话说,他就是赖在我们这里不肯走,强买强卖。”

  张永振是知名病毒学家,2020年1月5日,张永振实验室曾迅速测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2020年12月15日,张永振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官网资料显示,张永振团队开展科研活动所在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一所具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又名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该中心党委书记为范小红,中心主任为沈银忠。张永振则为该中心教授,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4月29日下午,张永振及其团队学生仍在门口围坐,研究所大门紧闭图片来源:新黄河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中,张永振在教师目录。页面显示,张永振2001年-2020年9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任职,2018年-2023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任兼职教授。张永振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5500余种新病毒,是全球发现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团队,填补了病毒进化上的空白,重新界定了RNA病毒圈。2020年1月,张永振的研究团队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并做出精准判断提出正确的应对建议,获得国际赞誉。2020年12月15日,张永振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然而张永振,如今却与所在医院产生纠纷,团队实验室也被关停。4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此次事件的另一位关键人物、张永振团队的青年研究员陈燕玫处了解到,自4月28日开始,为保护实验室中存放的资料与病毒、病原样品,张永振在实验室门口睡觉过夜,直到次日晚间一直在门口蹲守,“只能这样维权,我们也觉得可悲”。

  据南方周末报道,“因为我们是做病毒研究的,当时我们从北京来上海的时候,张(永振)老师就提出来两个要求,一是实验场室的安全等级必须达到P2,二是必须要有独立的实验空间,公卫中心的人不能随便进出我们的实验室,因为不同课题组的人来回流动,很容易造成人员感染,所以这个实验区域只有我们课题组在里面做实验。”张永振团队核心成员王萌告诉记者。

  综合张永振团队成员介绍,该团队在上海公卫中心的在研项目包括新冠病毒研究、环境样本研究、野生动物病毒研究,以及与一些医院合作的部分不明感染源病人携带的病毒研究等。

  按照国家生物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根据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生物安全实验室被分为4级,一般称为P1、P2、P3、P4实验室。等级越高意味着安全级别也越高。P2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4月29日,张永振在微博上公开表示,“公卫中心于上周四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仅用了一分钟宣布P3实验室要升级改造,勒令我们2天内搬离,在场的团队成员均未听到有具体搬去哪里的安排”,“课题组目前并没有备案的P2实验室”以供迁入。同时,他还称医疗器械企业,当天团队成员就已经向院领导表达了团队的意见和回复,但“院方已读不回”。

  据南方周末,黎涛供职于上海公卫中心。据他介绍,在正常情况下,搬实验室,“人、财、物都要安排到位”;办公场所、设备仪器、实验样本、空间是否洁净、规格是否达标,这些都需要双方提前沟通。到了正式搬迁阶段,“没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搬不完的”。

  按照规范,张永振团队的在研项目此前属于P2实验室,所以迁入的实验室也应该属于P2级别。但王萌等人认为,上海公卫中心安排的备用实验室“只是普通实验室,连P1的标准都达不到”。

  张永振团队的青年研究员陈燕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张永振与上海公卫中心产生纠纷的起因是实验室协议的履约问题。2018年3月底,公卫中心与张永振团队正式达成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张永振团队在上海公卫中心的工作本应于2023年3月结束。然而,据陈燕玫介绍,早在2022年10月31日,上海公卫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告知张永振合作协议到期,从当年的11月1日起不再合作,“也就是说,在2022年10月他们就第一次撕毁了合作协议”。

  据南方周末,张永振认为,按照前述协议,合作并未到期,且上海公卫中心与团队的科研经费和劳务费并未结清。彼时,新冠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张永振团队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助于新冠溯源。最后经多方斡旋,上海公卫中心暂缓解约。

  上海公卫中心党委书记范小红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2022年10月到现在,我们本着尊重科研、尊重人才的立场,并没有采取强制驱逐动作。他(张永振)就是赖在我们这里不肯走,强买强卖。”

  张永振团队核心成员王萌等人表示,他们虽然属于张永振团队,其个人与上海公卫中心的合约并未到期,且很多科研项目尚未结项,一刀切式的关闭实验室,对其在研项目会造成巨大影响。“这样突然强制转移实验室,起码一年都没法顺利做后续实验。”

  据张永振团队成员介绍,2023年5月,团队内一名人事关系属于上海公卫中心的核心成员被解除实验室职位;6月,上海公卫中心工作人员进入张永振的办公室,更换门锁,将科研资料及私人物品装箱清理出办公室,堆放到走廊。2024年4月,张永振团队的介绍展板被撤下。

  另外,张永振团队的青年研究员陈燕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2年10月后,上海公卫中心甚至扣发了张永振的协议报酬、团队青年研究员的部分劳务费,以及协议规定的科研经费(700余万元),致使张永振团队长期无法支付科研开销、正常科研活动也因此停滞。

  4月25日,冲突进一步加剧,上海公卫中心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以“实验室要升级改造”为由告知张永振团队,限期两日搬离实验室。陈燕玫认为医疗器械企业,只给两天时间是绝对不合理的,“我们的工作有生物安全等级上的要求,不是随便一个实验室就能搬进去的,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出了事故谁来担责呢?”

  对于此次纠纷,上海公卫中心4月29日凌晨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情况说明称:近日,我院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将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院始终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员及学生开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然而,在张永振团队看来,上海公卫中心的现实行动远不如声明中那么“有诚意”。陈燕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上海公卫中心未曾指派任何人员与张永振团队进行沟通,也没有给出任何搬迁方案。

  4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上海公卫中心方面并表达了采访诉求,工作人员回应称,上述事件的后续进展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予以披露。

  4月30日下午,张永振在其社交媒体上再次发长文回应了四点:一是,虽然2023年与上海公卫中心的协议在形式上结束,但其团队陈燕玫与公卫中心续签了协议,不存在“赖着不走,强买强卖”;二是,院方说法前后矛盾;三是,两年科研经费没有落实,论文奖也没有落实;四是,其档案存放地点的问题。

  2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

搜索

网站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