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体育新闻中心

News

来自省政府新闻办“六稳”“六保”主题系医疗器械企业列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2024-11-17 22:09: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本报23日讯(记者付宇)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康翰卿介绍,在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方面做了三方面工作。

  自1月22日起,省商务厅建立了日监测报告制度,不间断对全省米、面、油、肉、蛋、奶医疗器械企业、蔬菜等12大类73种生活必需品价格进行日监测,编制《全省生活必需品监测预警专报》128期,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抢购、脱销断档等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在大雪和雷雨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及时向各地预警,督促企业补货确保供应。

  省商务厅持续推进产销对接,与大商、大润发、永辉、比优特等大型连锁超市签订防控保供协议,确保防控期间市场有效供应,确定了103家重点保供企业。目前,我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企业蔬菜平均日库存量超过4万吨,可满足全省各大城市5天的需求,肉类加工、流通企业等猪肉日均动态库存1.3万吨,可满足全省各大城市5~6天的需求,米面、食用油库存充裕。持续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为中粮集团、飞鹤乳业、哈肉医疗器械企业联等50家重点民生保障企业提供资质证明,保证了企业跨省运输生活必需品和加工原料需求。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会同省发展改革部门下发做好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和蔬菜市场供应工作有关通知,指导督促各市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根据本地市场情况,适时择机投放地方储备蔬菜和猪肉。哈尔滨市先后分两批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方式投放储备白菜、土豆1050吨,鸡西市投放储备冻猪肉70余吨,七台河市开展惠民菜福利销售统一配送到家活动,总计销售耐储蔬菜约1380余吨。

  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省商务厅积极指导企业拓展线上供应新渠道。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自建线上平台或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指导省内电商企业或加强与快递公司合作,或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的配送能力,提供“无接触”(投递)销售配送到家(小区)服务,解决快递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保障市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哈尔滨市25家商超平台与1400多家社区、小区(物业)合作,通过自建小程序、APP商城及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方式,扩大线上业务,线上销售额不断提升,目前占比已达到50%以上;大庆本地电商公司与国内生活服务类龙头电商平台合作,在市区范围内提供配送到家(小区)服务;省邮政公司组织各市(地)邮政公司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同城配送和农产品销售,推出了“社区团购+同城配送”蔬菜配送业务。

  本报23日讯(记者付宇)1~5月,全省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预计上半年外资可继续保持增长;一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内资87.5亿元,同比增长67.9%。这是记者从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姜保国就疫情期间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及下一步如何稳外资进行了介绍。

  在安商稳商稳外资方面,省商务厅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外资项目专班,形成合力推动稳外贸工作;围绕重点项目落地,提升资金到位率,对全省各项经贸交流活动中达成的合作线索、合作意向、协议及合同加大跟踪推进和服务力度;围绕营商环境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全省商务系统开展分类帮扶,盯紧71家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企业、尚未开复工的94家企业和有增资计划的29家企业,做好一对一服务。协助企业申报享受阶段性减征职工医疗企业保险费、复工奖励、社保补贴。截至目前,我省5家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企业累计获得银行发放的担保及非担保贷款11笔,合计金额1.59亿元。

  在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面,省商务厅创新方式开展“不见面”招商。针对招商引资工作“请不进来”“走不出去”的实际困难创新招商方式,开展点对点、屏对屏的“连线”洽谈、“云端”考察、“邮寄”签约、“云上”服务等活动。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现代自媒体手段大量投放招商信息,开放式进行推介宣传。1~5月,各市地线亿元,梳理合作线条;利用大数据精准招商,加快推进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将其打造成为“投资龙江第一站”“精准招商工具箱”“项目调度作战图”,用科技助力精准招商;开发一批特色项目,丰富平台项目库,新进入全省招商引资项目库810个项目。加强对招商线个招商产业链,并利用招商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目标企业;突出专业化和市场化招商,运用委托招商等方式进行市场化招商。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大数据平台智慧化水平,让投资者与项目之间的匹配更精准、更便捷,尝试运用包括网上直播在内的多种新型传播方式,开展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的全方位推介,并做好线下考察服务。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利用好外脑,推动“网上招商会”“网上洽谈会”“网上签约会”模式常态化。

  本报23日讯(记者曲静付宇)最近,随着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商场里的人流日渐增加。我省商务部门在恢复流通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促进消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如何充分激发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在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显华回答了记者提问。

  王显华说,省商务厅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系列活动,积极推进商贸领域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主动引导消费、激活消费,加快消费恢复性增长。一是全省各市地同步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5月22日,以省政府名义主办的“约惠初夏龙江购物节”系列活动全面启动,截至6月18日,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36.7%;参与促消费活动的实体门店日均销售额较促销前增长41.9%;全省销售汽车3.2万台,实现销售额33.2亿元;“家政有约”网上对接活动激发家政服务消费需求,累计培训5985人次,对接就业1945人。二是直播带货成为最火商业模式。省商务厅组织了“云上High购”10小时大直播、“龙江带货官”等系列直播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省举办各类直播活动1.6万场,8位市(地)领导和全省140位县、市、区长化身“主播”“带货官”走进新媒直播间为家乡产品代言,对传统电商和实体企业转型的引领作用十分明显。三是政府消费券和刷卡满减活动在各市地掀起消费热潮。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省市资金引领、金融机构出资配合、商家打折让利”模式,省财政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引领13个市地总计投入超过2.3亿元。7个市地已累计投入了6150万元,开展了发放政府消费券和刷卡消费活动,共发放18个批次156万张消费券,拉动消费7.1倍,让老百姓得到了真金白银实惠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消费回流和人气回升。实体消费回暖、线上消费活跃的局面已经形成。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持续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在电商让利惠民医疗器械企业、线下商超实体促销、汽车促销等方面持续发力;在推动城市消费方面持续发力;在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上持续发力;在发展新型消费模式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本报23日讯(记者付宇)在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居堂就我省在稳外贸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外贸基本盘稳定问题做出解答。

  王居堂介绍,在疫情影响下,外需疲软,一季度我省对外贸易增幅与上年持平,4~5月外贸呈现了一些下降态势,但省商务厅第一时间做出努力,梳理国家和我省适用于外贸企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21项,第一时间通过网站、微信等多渠道传递给企业。为30余家外贸企业出具了“骨干企业复工证明”,指导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帮扶企业700余家,支持资金近2500万元;帮助企业融资,先后与中行和建行联合出台了25条稳外贸金融服务措施。利用国家“再贷款”资金和我省“稳企稳岗”担保资金,向进出口银行等省内多家银行累计推送有贷款意向企业400余家,合计贷款需求超过100亿元,目前已完成贷款9亿元。出口信用保险实现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平均费率降幅超15%,小微企业降幅超30%;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搭建“龙江商企通”和“龙江云展会”两个服务平台。目前,“商企通”上线家,金融信保等服务机构48家。“云展会”平台注册企业达328家,其中104家企业上传了展品资料,预计7月初平台上线运行;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哈尔滨、绥芬河、黑河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医疗器械企业,形成了我省三区联动发展态势,协同阿里国际站多次开展业务培训,运用线上线下双轨方式开拓市场;进一步畅通服务企业渠道,建立全省重点外贸企业省市县三级联系制度,对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随时关注企业疫情防控、上下游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订单履约等情况,协调海关、外汇等相关部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重点在自贸区、跨境区、互贸区建设方面发力,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提升外贸出口能力,开展首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工作,推动齐齐哈尔装备制造、牡丹江木制品等出口加工基地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新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龙江商企通”平台,强化企业融资信息匹配功能,在平台上设立出口信保“统保平台”专区,开展出口信保业务培训、境外风险评估等事项,积极推进“龙贸贷”出口信保保单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跨境电商B2B出口企业平台专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广企业无纸化申领进出口许可证件,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搜索

网站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