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体育新闻中心

News

新闻发布 加快推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5-02-13 10:42:1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2月26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通报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融媒体中心、政府网等媒体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列席。

  近来年,我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锚定“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总目标,聚焦制造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关键词,实施“上规、上云、上市、上榜”行动,持续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我市在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中位列第7位,连续7年上榜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2年荣登全省县(市、区)亩均效益领跑者30强榜单,以宁国经开区为核心区的高性能密封件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获评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业经济发展向全市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2024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3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481家。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20 %以上,继续发挥“压仓石”作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速,预计全年规上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90%。工业投资增幅继续维持在合理区间,营业收入利润率及利润总额实现逆势上扬。

  强化项目全链条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完善从项目供地、开工、纳统、投产、达规各环节的调度机制,10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加速推进,目前已完成投资142.2亿元,时代新能源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项目、冠宁电器年产5亿件锂电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抢抓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做好项目谋划申报,11家企业获得设备大规模更新改造再贷款银行授信3.8亿元,3家企业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工业项目“双监管”合同,实现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模式全覆盖。全市实施工业用地“双合同”24宗,供地面积1179.6亩。

  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创新招商体制机制,围绕产业现状,开展链式招商、精准招商,目前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5个。开展人力资源系列招聘活动,今年以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6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762人,累计新引进外来务工人员4050人。举办工业主导产业大赛以及各类职业培训,参赛参训人员达1000人次以上。举办2024长三角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合作发展。

  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工业低效土地处置工作,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全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5.2%,医疗器械企业中鼎密封件入围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榜单。预计全年处置工业低效土地1500亩以上。构建中小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加速推进“小升规、规达专”步伐,全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115家,居宣城市首位。聚焦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两新”企业分别达101家和193家。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重点推进铸造行业环保提升,1-11月份规模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7%,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

  实施“凤凰展翅”行动,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上市进程。鼓励上市公司再融资及非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基金股权投资,新增直接融资10.22亿元。创新探索多元产融合作,激发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今年以来,累计发放科技贷、绿税贷、亩均效益贷、园区贷、知识产权质押贷超过35亿元。

  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全年实施数字化诊断服务企业80家,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64家,推动111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3个,新增省级大数据企业1家、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中鼎密封件“鼎造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省行业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得力公司5G场景应用设施完成建设,经开区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新建5G基站195座,“皖南川藏线G通信信号提升明显医疗器械企业。

  持续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重点制造业企业“三清零”活动。全年新增1家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全市已集聚省级及以上各类研发平台达105家。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依托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和安工程(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15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以上,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个。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鼓励企业加大产品技术创新,今年申报省级新产品9个、工业精品3个。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4.92件。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下一步,我们工信部门将坚决扛起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强化大局意识,坚定不移攻项目、抓产业、培企业、谋创新、优环境,主动把工信领域改革发展放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推进,发挥工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拉动作用,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增色添彩。

  记者问:刚才您重点介绍了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市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效,我想了解一下工信部门在筹划明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时有哪些具体考虑?

  市工信局答:2025年即将开启,这是新一年的起点,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围绕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线,聚焦工信部门主责主业,大致的思路是重点抓好以下三篇文章。

  一是抓产业升级篇,打造集群发展新格局。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发展集优”要求,持续优化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首,高端装备及耐磨铸件、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壮大新质生产力,着力促进主导产业集群的链式扩张和整体跃升,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持续做大做强高性能密封件产业。力争规模工业产值迈上700亿元台阶,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比继续保持90%以上。

  二是抓企业升级篇,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夯实企业主体地位,强化企业梯度培育,打造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支持更多企业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持续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创新,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医疗器械企业,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打造“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进阶升级的产品创新梯次矩阵。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不断健全“1+2+3+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建设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让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增效益,建立完善铸造行业环保提升常态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推进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更新。

  三是抓服务升级篇,激发中小企业新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创新亩均效益评价新模式。锚定工业低效用地企业整治提升5000亩以上三年行动总目标,加快推进处置进度。积极举办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耐磨铸件等各类产需对接会,带领企业走出去上门对接,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围绕营造一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设健全“一中心一张网”,积极打造标杆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把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成工信领域的“改革清单”,把企业“盼的事”变成我们工信干部“干的事”,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增强企业竞争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

网站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