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体育新闻中心
News
36氪年终盘点 2022年医疗健康领域22大新闻精选医疗器械企业
上海疫情暴发,停摆近两个月,后续多个地区、城市陆续按下暂停键,医药行业产业链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有的面临材料短缺和停产。在资本层面,医药行业也从之前的“大白马”变成了“牛夫人”,全年大额融资数量减少,一些上市公司市值不断滑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在鼓励医药行业发展、促进投资和创新。《“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发布,“财政贴息”+“医疗新基建”的方案落实,国产创新药“应配尽配”的倡导,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等一大批规范行业、鼓励创新的政策连续推出给行业带来暖意。
与此同时,集采也日趋温和,“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平均降价48%”,被业界解读为温和得超出预期,医药人长舒了一口气。另外,集采逐渐向覆盖面更广、品类更多的方向发展,种植牙、正畸、“OK镜”无一幸免,给消费医疗行业增添变数。
年初奥密克戎的肆虐,疫苗接种需求激增,核酸检测进入常态化阶段,造就了一批逆势增长的暴富企业;岁末,“新十条”发布,我国进入与病毒共存的“放开”时代,群众对于抗原检测试剂盒、感冒药、退烧药、咳嗽药,以及血氧仪、制氧机、免疫球蛋白等需求的激增,医药人又开始经历新一轮的加班保供,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
另外,国内代表性器械企业上市,市值突破千亿大关医疗器械企业,并将产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一批创新药物获批,并在头对头研究中取得“优效”;还有一批候选药物顺利以天价“License out”……这都说明了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和门类的研发能力已经成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
又到岁末年初,36氪分版块梳理出了过去一年中医疗健康行业有影响的22个新闻事件,和您一起回顾过去,以期来年。
根据易联系统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本年度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共计300余条,省级层面发布关政策约有1200条。2022年政策发布数量相较去年有所减少。36氪精选了对创投行业有较深刻影响的几条。
新闻概括: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在风险区划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学校防控等方面都进行了明显调整,聚焦优化、强调精准,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
入选理由:新十条出台后,全国各地复工复产也陆续展开,让我们看到了烟火的气息再度燃起,关乎到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防疫产业链两端的疫苗和口服药也迎来需求的新一波激增。
新闻概括:12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药品网络销售步入强监管时代。
入选理由:伴随着网售药监管“靴子”落地,药品网售行业发展将更为规范医疗器械企业,线上处方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医药电商企业也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闻概括: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10月底,中央财政下达2022年卫生健康领域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5.21亿元。
入选理由:在这种激励下,目前多地已经开展项目申报,我国医疗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医疗设备采购高峰期,产业采购将加速放量,特别是县域医疗市场的采购需求更将持续激增,在此之下,医疗设备市场迎来千亿机会。
新闻概括:8月1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牵头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各省份均应参加。
入选理由:这是全国性集采首次“触电”民营医院占主导的消费医疗器械领域,叠加医疗服务费用治理,令种植牙集采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重要风向标。以种植牙为代表,集采今年已陆续延伸到医保目录范畴之外的品种,包括生长激素、种植牙、正畸、OK镜等,消费医疗不再是避风港,“万物皆可集采”成现实,消费医疗的估值逻辑也可能会就此重构。
新闻概括:12月中,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提及要“加快创新产品入院使用”。
入选理由:近年来,国内企业研发的一批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改变了长期以来国产化学药和生物药几乎只有仿制药的局面。然而不少创新药企业发现,公司多年高投入研发的成果进医院并不顺畅,打击了大家的创新热情。其主要有三个原因:药占比不能超过官方标准,医保额度有限制;医院有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上新”周期长。这项新政令的发布让困扰企业的问题有望成为历史。
新闻概括:3月初,北京医保局对外公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多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这意味着试管婴儿部分费用也可报销。
入选理由:虽然该政策在4月宣布暂缓实行,但以北京的政令为风向标,全国又有浙江、江苏、湖南等多个省份传出将考虑推动辅助生殖进入医保的消息,进一步带动了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热情。由于辅助生殖项目多为自费医疗项目,价格昂贵,一些人群可能由于经济压力而对寻求辅助生殖相关技术犹豫不决。而部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或许是提高辅助生殖渗透率的一大突破口。
入选理由:旺盛的防疫需求下,抗疫产业链企业逆风中收获财富机会,实现了5倍、10倍、乃至百倍的业绩增长。类似的企业还有科兴生物,据推算,科兴的新冠疫苗2021年的盈利约为907亿元。
入选理由:近年来,我国在加大力度将更多昂贵罕见病新药引进中国并纳入医保,并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但罕见病药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Zolgensma上市引发的争议便是这一矛盾的真实体现。
入选理由: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成为中国抗疫“组合包”的一员。此前在国内上市的仅有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突破了被外企“卡脖子”的局面,也为“全面放开”做了前期铺垫。
入选理由:从连花清瘟、抗原到布洛芬,再到血氧仪,再到免疫球蛋白,疫情之下“神药”依次轮回。医药人又开始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加班保供,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财富故事。
入选理由:CXO的发展也是下游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其发展退潮也侧面反映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
入选理由:长期以来,伊布替尼独霸市场,2021年销售额占据了全球BTK抑制剂领域接近75%的市场份额。基于其优效性,或将泽布替尼或将打破这一局面。这也一定程度说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某些细分领域的研发能力已经成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七、寒冬中的“一把火”,投资界热追合成生物
入选理由:在募资不顺、投资放缓的一级市场里,合成生物赛道却“风景这边独好”,资本热度有增无减。
新闻概括:6月6日,维梧资本(Vivo Capital)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李奕璇退出,新增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名股东。科兴生物成为了维梧资本新一轮人民币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而此前,维梧资本宣布完成人民币基金的首次关闭,本基金预计总规模约100亿人民币,首关规模40亿,达到今年以来人民币生物医疗专业基金之最。
入选理由:科兴生物做LP并非个例。近年来,医药健康行业上市公司扎堆涌入创投圈,设立或入股产业投资基金,典型代表还有九安医疗、热景生物、恒瑞医疗、泰格医药等,这其中除了有抗疫产业链“暴富”企业,也有国内的产业龙头。这些公司成为医疗一级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入选理由:高端医疗装备行业百年,格局固若金汤、巨头不动如山。过去几十年,国内90%以上的高端医疗装备都依赖进口,在国产替代的大潮下,联影医疗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此外,联影医疗发展的这十一年也与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崛起的黄金时期重合,其上市也是一个缩影。类似的企业还有华大智造。
入选理由: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布局医疗赛道者众多,除了字节,还有阿里、腾讯、百度等,在这一严肃领域,巨头的优势似乎不复存在,因为不论是从政策监管角度还是行业目前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互联网医院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定位于对线下医院的补充,因此线下布局是必不可少的,该花的钱还是得花。
入选理由:本次交易总金额创下了国内临床前分子的记录,除了是MNC对于科伦博泰ADC平台的全面认可,也能看到国内创新药企的新势力和景气度正在兴起与回归医疗器械企业。
入选理由:比较罕见的本土企业反向收购海外大型器械厂商,本次收购可进一步提升中国本土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还能证明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高质量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标准,为将来顺利“出海”做了很强的背书。
入选理由:以此为契机,业内普遍认为国内会迎来“并购潮”,但随着中生制药收购受阻,天境生物、基石药业的传闻依旧未成事实,预期的并购潮并未来临,“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入选理由:这是今年来医疗服务赛道最大的一步融资,也是少有的一笔融资。先后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医保控费、经济下行等外部压力重重考验后,医疗服务行业迎来“至暗时刻”,资本热情减退。亚洲医疗的顺利融资和快速发展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入选理由:过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资金,一般来自于政府赞助资金和自筹资金,整体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筹资能力不强,缺少相应的风险投资办理机制,影响其长久发展。多玛医药的顺利融资给行业提供了一个样板。医疗器械企业医疗器械企业